Menu
阅览
347
0

马接峇鲁新村

经济

作者Authors:庄国民Chong Kok Ming、黄敏敏Wong Min Min、彩菁Lee Chai Ching、元珠Ng Yen Choo

琼源香海南面包店

马接峇鲁新村内有两家源自同个家族的面包厂,分别是“琼源香面包饼干厂”以及“家发面包饼干厂”,两家都出产传统海南面包以及干面包(Roti Kok)。琼源香海南面包厂是一间拥有五六十年历史的老字号面包店,也是马接峇鲁新村历史最悠久的工厂。面包厂由潘先锋先生在1950年代以前创立,之后由潘正波先生接手,如今已传至第三代。面包厂原本位于旧马接阿依巴西,但在1950年代的新村计划下被迫迁入新村至今。琼源香面包厂所生产的面包干是马六甲的特产,至今面包厂仍坚持以新鲜出炉的面包再度烘焙,绝不回收面包制成干面包。面包厂从早上8时开始搓粉,中午大约1时进炉烘焙,约1小时半后出炉。第一次出炉的便是新鲜白面包,这个时候,工人们会将面包撕开再放入烤炉内烘焙40分钟,第二次出炉的便是干面包。

马接峇鲁新村深井茶园

早期的客家村里,最缺少不了的就是以咸茶(也称擂茶)待客。因此马接峇鲁新村的老村民家里,多多少少会有种植数棵茶树,自己炒茶喝。旧马接也包括如今的阿依巴西范围,因此在该地区种植的茶,人们习惯称为“芭溪茶”,取Pasir 译音,是乌龙茶类。一些老村民至今都还有自己在家里炒茶喝的习惯,也作为擂茶的原料。村民张声锦因为对家乡的茶念念不忘,最后所幸自己在园地里耕种3000棵的“芭溪茶”,該茶園的地段就坐落在新村16支路旁。张声锦的茶叶以“深井茶”命名,是苦中回甘的口味。目前,每10日采茶一次,青茶叶经过晒干、炒两轮后,才可正式出炉。

中药店

马接峇鲁新村有着多家的中药店及多位中医师,这与村内多家庙堂提供药签有关系。从前新村里没诊所,要看病需要到到镇上。在交通不太方便的年代,大家都依靠神明求医,生病了就到庙里求药签。泰昌药行原在旧马接,位于拿督公亭附近,后才迁入新村。1950年代,士蘭道、馬接翁武、吉桑等地,只有泰昌一家中藥行。如今,泰昌店里还存有完整的一副谭公仙圣庙的药签,方便客户忘了带药签,可以马上查阅。

罗先生杂货店

与琼源香面包店相似,罗先生杂货店亦是新村代代相传的行业,至今已第五代。据罗先生口述可知,马接峇鲁新村中大部分杂货店都是客家人经营的;咖啡店等传统饮食业则由海南人经营。但罗先生表示自己将会是最后一代经营者,一是传统杂货店难与过量的霸级市场和连锁超市竞争,二来其子孙们也不愿承袭这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行业。

磨膠刀

钟娘喜(83岁)是马接峇魯新村唯一一位专门磨胶刀的村民。马接峇魯新村民大部分都从事种植业相关工作,其中橡胶业占大多数,有者是橡胶小园主,有者是割胶工人。钟娘喜出身自割胶家庭,8岁起每天清晨就得跟随父母进入胶园割胶,每天完成割胶工作后就得马上保养胶刀,将刀子磨利,为隔天的工作做好准备。他为了方便割胶工友下班后可以充分休息,同时为了赚取微薄收入,他开始收取工友的胶刀来磨,早期磨一把刀才几角钱,胶刀不能太钝或太锋利,太钝会割不出胶汁,过度锋利会伤到橡胶树树身,影响橡胶树的生长,因此磨胶刀也是一门专业的手艺。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