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585
1

马接峇鲁新村
Machap Baru
马六甲州亚罗牙也县
Alor Gajah, Malacca

  • 简介

    作者Authors:庄国民Chong Kok Ming、黄敏敏Wong Min Min、彩菁Lee Chai Ching、元珠Ng Yen Choo

    马接峇鲁新村(Kampung Baru Machap Baru)是位于马六甲的小村落。上世纪50年代,英殖民政府为防止华人居民接济马共,实行了毕利斯计划(Briggs Plan),马接峇鲁新村也是该计划下的产物。战前,旧马接(Machap Lama)已有不少华人居住,经济来源以树胶业为主,种植农物、豢养家畜为辅,早期的华人皆因橡胶业而移居此地。“马接”一名的由来取自原名“再拉尼猛迪马瑟”(Jailani Mendik Masap)的“拿督马接”。拿督马接本为印尼武吉斯(Bugis)族,1500年到马六甲经商,曾任“皇家祈祷司”(Imam Diraja),助马六甲苏丹抵抗葡萄牙军。随着马六甲王朝衰弱,他和家人逃到现今的甘榜马接定居,并被委任为村长。1907年,许多华裔、印裔出资兴建清真寺,华人皆称其为“马接亭”,新村也因而得名。[1]1950年的紧急法令时期,英殖民政府把居住在旧马接及附近的华人迁入聚集地,方形成了如今的马接峇鲁新村。新村成立后,村内华人的自由受到严重限制,村子周围都围有铁丝网,村内最高处建有警察局,村民们的活动都受到监视。此外,新村设有门禁:傍晚6时至隔日早上6时,村民不得出入。其它时间若要出入,也必须经过警卫的搜身,以避免携带物质接济马共;当时,年过18岁的男丁还会被组织起来形成警卫队,每四小时进行一次村内巡逻。村民们渐渐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村内的设备齐全且集中,村民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安居乐业。1955年,马接新村有200户人家,共3000人口。据居民口述,马接峇鲁新村及附近的马接翁武新村原位于如今榴莲洞葛水坝之处,直到1970、1980年代马六甲政府兴建榴莲洞葛水坝,部分的马接峇鲁村民及整个马接翁武新村才再次进行迁移,形成如今的模样。马接翁武便是如今的马接翁武柏美村。之后,水坝的水将原有的村子淹没,居民习惯将其称作“旧马接”(Machap Lama),又因为它与水坝有着密切关系,又将其称为“水底下的村子”。80年代,由于人口激增导致房屋需求增加,前任村长戴佛送成立了新村合作社,向州政府申请在村内建高楼组屋,于是有了如今的三层楼组屋。截至2017年,马接峇鲁新村占地约100英亩,房子共500多间,人口超过5000人;华人村民中,90%为客家人,并以海丰籍贯居多[2] ,其余为海南、潮州与闽南籍。村内无血缘性社团,村民以戴、罗这两大姓氏居多,此外还有约50余种姓氏。

    图中房屋聚集处便是马接峇鲁新村

    [1] 星洲网:《【小镇故事/01】马接——被水坝改写命运的新村》,2021年1月4日,https://www.sinchew.com.my/20210104/%E3%80%90%E5%B0%8F%E9%95%87%E6%95%85%E4%BA%8B%EF%BC%8F01%E3%80%91%E9%A9%AC%E6%8E%A5%E2%94%80%E2%94%80%E8%A2%AB%E6%B0%B4%E5%9D%9D%E6%94%B9%E5%86%99%E5%91%BD%E8%BF%90%E7%9A%84%E6%96%B0%E6%9D%91/ ,2022年2月28日。

    [2] 光华网:《甲州最大 客家人多 马接峇鲁美食飘香》,2017年7月7日,https://www.kwongwah.com.my/20170707/%E7%94%B2%E5%B7%9E%E6%9C%80%E5%A4%A7-%E5%AE%A2%E5%AE%B6%E4%BA%BA%E5%A4%9A-%E9%A9%AC%E6%8E%A5%E5%B3%87%E9%B2%81%E7%BE%8E%E9%A3%9F%E9%A3%98%E9%A6%99/ ,2022年2月28日。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