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建发 Tan Kian Fatt
利民达华人社会之形成受到橡胶业蓬勃发展的影响,进而形成了数个华人村落。虽然早期利民达拥有许多村落,但经济结构最为完整者,当属市区。随着产业与技术的革新,利民达市区出现的服务项目更为多元,1940年代利民达市区常见的商店是:什货店、餐饮店、酒庄、橡胶收购店、布店、脚车店、药材店、白铁店、家私店、理发店、板厂、银器店及洗衣店等。
早期利民达市区的部分行业出现帮群垄断的现象,比如酒庄及橡胶收购店由福建社群垄断、客家社群垄断药材店、莆田社群则垄断脚车店。虽然咖啡店出现了非海南籍经营者,但海南社群在咖啡店的经营仍然一枝独秀的。
由于利民达人民以割胶为主,而且工作时间都是在凌晨或早上,是故午后有许多空闲的时间。咖啡店成为了割胶工人空闲之时聚会及高谈阔论的首选之地,利民达曾一度有22家咖啡店。
在1960年代,利民达的裁缝业开始蓬勃发展,当时规模最大的裁缝厂是马新裁缝厂。目前利民达仅剩潮流裁缝厂一家,成为了当地的夕阳工业。
20世纪初,英国公司Lanadron Rubber Estates Limited获得柔佛政府的支持,在利民达开拓了7,000英亩的橡胶种植园。华人资本家随后在利民达开拓多片胶园。到了1931年,当地橡胶种植园大多数属于华人。
1930年利民达区的橡胶种植园
序 | 园主 | 英亩 |
1. | Jementah Estate | 7,000 |
2. | Chang Kang Swi(曾江水) | 986 |
3. | Tan Soo Hock | 548 |
4. | Teo Kim Choon | 182 |
5. | Wee Teo Jim | 300 |
6. | Tey Soon Keo | 219 |
7. | Lim Huai(林高) | 235 |
8. | Tan Boon Kye(陈闻贵) | 234 |
9. | R.M.A.R Ramasamy Chetty* | 120 |
资料来源:AAS 99/30, List of Estate
在诸多华人园主之中,资料较为完整者为曾江水及陈闻贵二人。曾江水(1870-1941),生于马六甲,祖籍同安禾山,以投资树胶种植成为马六甲首富。曾氏热心公益,倡办华教,1912年创办培风中小学校、1919年捐50万元为仰光华侨中学购地作为校址、1930年代初捐巨款支持厦门大学,亦多次蝉联马六甲中华商会会长。曾江水园在当地被称为(iū kam lông)。当地人误以为“iū kam”是“柚柑”,其实“iū kam”是曾江水的字——“右甘”的闽南读音。
陈闻贵,永春仑山人,置利民达源春号橡胶收购店,是利民达著名的社会领袖,热衷于祖国事业,在济南惨案及购机祝蒋筹委会皆为财政。陈氏亦为利民达华侨学校创办人之一。
利民达有许多著名的实业家,除了以陈闻贵为首的源春号陈氏家族、尚有颜礼祜家族、茨厂东主张保,以及詹所仲等。利民达只有两个街道以人物或商号命名,其一是阿仲路(詹所仲),另一个是源春路(源春号橡胶收购店)。
1980年代,当地人开设宜利树胶有限公司,是当地第一家树胶加工工厂。尔后利民达也兴起了种植可可、榴莲、油棕及金山柚等农产品。金山柚成为利民达的特产,其美味不输打扪柚。
宜购市场有限公司,或地方俗称的“两块钱店”,成立于2003年,由利民达人拿督斯里李家发及彭贵贤创办。该企业于2003年在利民达市区承租数间店屋作为配货中心起步,8年后即2011年因业务迅速发展,该企业在距离利民达往昔加末3公里处购买地皮设立大型配货中心。
浓厚的乡情,使宜购一直留守在本地发展。宜购之设立,不仅是地方之光,更为当地带来甚多就业机会。宜购的行政部、会计部、采购部及货仓等部门,为本地人带来了多达800个就业机会。宜购也提供了300个外包兼职的工作。不少利民达的家庭,尤其是家庭主妇都到该公司领取货品回家进行重新包装。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