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733
2

邦咯岛

宗教

作者:潘子微 Phoon Chee Wei

邦咯岛真空教

邦咯岛建有真空教教堂,其教义治儒释道于一炉。1933年,邦咯岛源记栈鱼行东主林俊供给土地一块,并与福建同乡亦出钱出力建立一间亚答屋作为道堂。1989年,适逢廖经念老师莅临爱大华南华山道堂巡视交流,在交谈中获悉邦咯岛尚有一间简陋的道堂。于是,在黄华、陈少云、潘始炎、陈展鸿、陈亚荣等同道的陪同之下,前往邦咯岛真空教道堂。经由与新加坡真空教道堂领导人卓进财同道的商讨之后,该教堂重新安奉祖师膜拜。1993年,在同道的热心协助下,邦咯岛正式成立筹建工委会。在新马泰各坡道堂的赞助与同道的募捐下,发动筹建新道堂。1995年,邦咯岛道堂建筑完成,并举行祖师升座及开幕大典。

福临宫

邦咯岛大丸区后的山脚下坐落的福临宫创立于1930年。福临宫主神是李仙师铁拐李,副神是关圣帝君、观音、拿督公、大二伯爷、虎爷、财神爷赵公明。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神圣在一块黑石旁扶乩跳童,他正是自称为“李仙师”的铁拐李,下凡拯救众生,降福人间。李仙师还指示在巨石东面建筑神坛一座,以庇佑合境平安。于此,随即由热心人士发起组织理事会,马春裕、江秀山、陈振春、何锦九、何锦水、李观进等人合力建筑一所简陋的福临宫神坛,作为李仙师的安神之所。

直至1960年,林水意和尤美珠为首募捐重建庙宇。1983年,许煌辉、黄坤先和李玉华报效电灯装备。1986年,杨允吉、杨允发、杨允益捐出椰园地皮一块。此外,为了配合邦咯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岛民皆分工合作,发起美化福临宫运动。美化计划让福临宫内不仅拥有了长达五百尺长左右的迷你长城,也增加了月明亭、卧龙亭、观音池、长寿桥以及融合多元种族元素的马来传统屋。虽说有了新建的建筑,但福临宫依然保存从前老庙宇内的雕像,其中摆放的马、兔和龟的雕像便是从老庙宇跟随而来的。

福清宫

吉灵丸福清宫是一间埋没在食肆的小庙宇。从庙宇内的建筑记载,可知最早分别为1915年农历6月、1916年农历4月以及1917年。最初由福建人及广东雷州人联合成立,其后则由福建人掌管。福清宫奉祀清水祖师与广泽尊王。清水祖师千秋宝诞于农历六月初六,而广泽尊王宝诞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福清宫由福建公会、韩江公会、广东会馆及海南公会组成的理事会,负责管理华人义山,祭拜祖先。此庙也具有华人与印度人文化融合的特点,即每逢大宝森节的印度神游街队伍将从邦咯后海边游至吉灵丸,必在福清宫虔诚膜拜,方返回印度庙。

拿督夏枳庙

吉灵丸徳教会振亮阁的后山,坐落着一间少为人知的拿督夏枳庙。早期该庙宇只是一间简陋的小庙,后来方得热心人士的重建。这座庙宇是三友庙,即有拿督夏枳,拿督奶奶与拿督亚嚟。据说岛民在该拿督庙膜拜之后,运气旺盛。据老一辈岛民的传言,拿督夏枳先是居住在吉灵丸福清宫后的拿督公庙,直至傍晚方返回山上。在山脚下还有一座拿督公庙,而这座拿督公正是拿督夏枳的灵身。由于年纪稍大的岛民难以登山膜拜,于是便只好请拿督夏枳下山。

邦咯天后宫

邦咯岛天后宫附设在邦咯岛海南会馆礼堂的神殿。神龛正中有一座尊高度约十六寸的天后圣母金身,两侧则是守护神千里眼和顺风耳,面前供桌还有一尊由海南同乡从家中迁移到神殿供奉的妈祖。同时,神龛左边供奉着海南先贤的神位,地主公则是安置在神殿左下角。邦咯岛海南会馆于每逢农历三月廿三的天后圣母宝诞和岁末十二月廿六举行庆典祭拜天后圣母,岛上渔民停海而渔行停业,以迎接新年之际。

吉灵丸的“昭应祠”即由海南人所设,亦是海南人的集聚议事之所,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昭应祠亦称作“兄弟宫”,中间是“英烈一百有八兄弟之神位”,其左边为水尾娘娘神像,右边为冼太一品夫人,冼太一品夫人的左侧尚有一尊不知名的女性神像。每逢中元七月十三和岁末祭祀,会馆理事和乡亲在天后宫祭拜先贤神位的第二天,便会前往昭应祠膜拜。

灵慈宫

灵慈宫的坐落点位于马来岛民居多的棕榈湾沿海的小山上。其主座为南海观音,而供奉的神明有观音娘娘、齐天大圣、金童玉女、大伯公、福禄寿、地主公和拿督公。南海观音即风水观音,也被称之为邦咯之宝。南海覌音庇佑岛民合境平安,海陆丰收,财源广进。虽然灵慈宫环境清静优美,但终究避免不了岁月所留下的痕迹。灵慈宫理事会向来希望可扩建观音堂,以让信徒修道。然而,该处终究处于马来区,而难以肆意发展。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