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004
0

武来岸
Broga
森美兰州
Negeri Sembilan

  • 简介

    作者 Author:梁秀丽、黄洛枫、吴子悟

    武来岸华人新村(Broga)地理位置处于雪兰莪与森美兰的交界处,是一个充满传说的小山镇。当中尤以150年以上历史的石拿督庙使该镇家喻户晓。村镇里的民间传说也主要围绕着此庙,“石拿督”保护着世世代代的华人先贤。

    根据政府在公报上的公布个别新村的年份来看武来岸新村建立于1950年。但早在新村建立以前,此地早已形成一个由锡矿资源发迹的华人村镇。而村镇早期的居民多数的来源都是通过赊账制度被“卖猪仔”远渡南洋的中国华人。在那个时代,村民们需要替当时的英殖民政府采集锡矿。反之,当时种植橡胶经济作物只占一小部分。1820年英国政府大量的引进中国劳工来到村镇中来利用华民的劳力来协助他们开采锡矿,而这些华民占大多数的为惠州和梅县嘉应得客籍人士,直至1880年末福建人才来到武来岸。

    因此村镇的人口籍贯分布主要分布着三个籍贯:客家人(多为惠州人)、福建人、梅州人组成,数量以客家人中的惠州人占大多数。而当时的主街道上的商店,经营生意的以福建人为主。经济的繁荣不仅反映在人们对于经商热忱,还反映在了居住区域的分类系统。通过历史文件能发现,在马来西亚未独立以前,武来岸是一个城镇(town),其地契中也有记录这一点。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口在日据时期后就开始进入到有减无增的递减状况。因此其在区域分类系统中,便由城镇(town)降级为乡村(village)。

    关于武来岸的地名来源说法有四。首先武来岸(Broga)这个名字据说是与其地理周边地形有关。它是源于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布罗加河(River Broga)。在另一方面,早期居住在此地的人们也相信Broga这个名字是来自于神话中的一个森林野兽名为Blagus。

    再来,此地名是源自于葡萄牙或英国殖民者,在镇中发现了一群野鸡。此后就使用了该鸡的马来语Beroga(松鸡)代指武来岸。而Broga(武来岸)与Beroga(松鸡)二字,在读音上差距较小,在通过多次的口述传播之后,因此就生成了此新村的地名。

    第三种说法跟新村的经济发展特性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19世纪末,马来亚遭到英国殖民者的掠夺,锡矿产丰富的武来岸也成为了被重点关注的对象。锡矿在当时也被称为“黑金”,可见其的价值所在。而“有价值”的马来语是berharga(有价值)。此说法跟前者相同,被认为是新村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产生了异化,演变成现今的Broga(武来岸)。

    最后一种说法则是与周边村镇的影响有关系。在50年代,峇玲珑(beranang)称作“老武来岸”。据说,是因为当时的客家人以传讹传讹,导致了现今的武来岸新村被称为武来岸。老一辈多把峇玲珑称作“老武来岸”,有可能峇玲珑开埠的时间比武来岸更早一些。从而可见,此地曾被命名为许多不同的名称。

    1950年,武来岸新村刚成立人口,而根据《马来西亚华人新村50年修订版》一书可以说中可以知道当时的人口共有993人而到了1954年都没有任何的变化,是直到1970年才有变化,当时的武来岸新村被分割为两个,一个是用回原名的武来岸新村总共有792人,而另一个则是打仑武来岸新村共有547人。而到了1980年武来岸新村的人口为766人,而打仑新村则是769人。1995年,武来岸新村的人口达到了1650人,而打仑新村则来到了1350人。而根据中国报在2011年得《跨越二州属最特别因石拿督庙茅草山成名胜地》指出当时候两村的人口总数约6000人,打仑武来岸新村约有四百户人家,两个新村大约各占3000人左右。

    武来岸新村地图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