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260
1

巴力新村
Parit
霹雳州
Perak

  • 简介

    作者:谢淑雯、周洁恩
    文字整理:黄敏敏

    巴力(Parit)是位于霹雳州中部的一个小村落,具有百年的历史。由于它三面环山一面近水且偏低的地势,早期经常发生水灾。“巴力”一名为马来语“Parit”的音译,具有“水沟”的涵义,相信是取自修建在巴力里外排遣雨水用的沟渠。该地曾发生过多次水灾,其中以1967年的灾情为最重,水位淹至腰部,前后持续了一个星期,导致居民损失惨重。1996年的灾情虽不及1967年,但泛滥的霹雳河水冲断了连接巴力市镇与河中沙洲的木桥,2009年才重建完毕,全长约400米,连接了巴力市镇与对面甘榜。巴力市中心拥有一座建立于1957年的大钟楼,乃巴力地标。巴力的居民以割胶为生,1980年代以前交通不发达,霹雳河便是当地主要经济命脉:霹雳河对岸甘榜的居民会用舢板把原产品运至巴力的小码头,再运往各地;巴力作为当时从怡保到木歪及红木坎的必经之地,也是人们进行商业买卖的重要地点,于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交通与商业的聚集带动了巴力娱乐设施的建设,戏院与赌场因而兴盛,据悉,巴力东方戏院在1970年代高峰期曾一天放映三场当时流行的武侠片,但如今戏院旧址已成了荒地。另外,据说当时每任刚登基的霹雳元首都需从巴力登船到Kampung Gaja祭祖,因此在码头不远处还搭建了供休息用的小房子。

    1920年代的巴力以华裔居多,但由于独立后政府发展高速公路,巴力不再是交通要道,许多华裔便因经济关系移居他处,导致现在巴力人口以巫裔居多,华裔成了最少数。巴力拥有两个华人新村,距离街场不远的是“山竹园新村”,曾有30至40户华人,截至2017年仅剩不到20户人家居住。据悉,山竹园新村并没有正式向政府申请为新村,只是村民们口头相传。山竹园新村当年因种植了许多山竹树而得名,居民以广西人居多,大多从事农耕与原产品业为生。另一个是距离巴力新花园约一公里的“沙登新村”,全村只有三十多户人家,据说其并非因紧急法令而形成,而是居民为了获得津贴方申请成为新村。

     

    图1:图中红线围绕处即为巴力之所在

    图2:图中可见巴力新村与霹雳河为邻

    图3:1967年的巴力水灾

    图4:巴力沙登新村入口处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