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370
1

士乃新村

社团

曾建宏、朱慧榆、唐子轩整理

士乃村民协会

士乃村民协会筹委会成立于1970年,是全马最早成立的村民组织,发起人包括蔡明酒、彭托、廖迪传、彭议、张子华、黄保、郑鑀、李东生、雷金生。在1973年12月22日,士乃村民协会成功获批注册,并受到新村特别任务部长拿督李三春的特别关注,他特地南下主持首届理事会的就职监督仪式。协会成立初期,创办人之一张子华免费提供其位于士乃上街场138号的店屋作为协会的临时会所,供推展会务活动。然而,由于联邦大道的建设,该店屋被拆除。1983年,理事会商议购置新会所,最终决定将会所搬迁至安乐花园(Taman Bahagia)。在筹建新会所的过程中,协会不仅获得了华人的积极支持,还得到了马来人和印度人的资助。

蔡明酒主席指出,当时虽然已有许多血缘性或地缘性组织,但缺乏一个能真正凝聚村民的组织。士乃村民协会以联系村民感情、促进福利为主要目标,其会员涵盖华、巫、印三大民族,体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特色。在搬入新会所后,协会在会所隔壁建设了殡仪馆,方便村民处理丧事。此外,协会还于1999年利用会所旁的空地建设了一座篮球场,并在州务大臣特别助理郑振贤的协助下为篮球场加盖雨棚。目前篮球场已对外开放,供民众进行篮球、广场舞、外丹功等活动。

士乃村民协会的早期会员约200余人,其中包括8位马来人和4位印度人,理事会中亦有1位马来人和1位印度人。现今会员人数仍保持在200余人,但包括的2位马来人和2位印度人已不活跃。协会的活动内容以华人节庆(如中秋节、团拜活动)为主,其他民族也曾积极参与。不仅如此,协会在搬到新会所后,每年都会举办孝亲敬老活动。尤其在1970至1980年代,马来同胞会以自备的马来鼓乐进行表演。除此之外,协会还开展了丰富的康乐活动,如外丹功(1993年起)、舞蹈班(1998年起)和歌唱比赛,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这些活动不限于会员,附近居民亦可参与,例如每周一、三举办的健身操。

除此,士乃村民协会还设立了子女奖励金,最初用于奖励会员子女的学业成绩。然而,由于会员老龄化,其子女大多已毕业。为此,蔡明酒主席计划于2025年调整政策,让会员的孙子也可以申请奖励金。此外,在疫情期间,协会的活动曾因行动管制令(MCO)暂停,但随着疫情缓解,各项活动逐步恢复,以加强村民间的联系与联谊。

作为村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士乃村民协会积极反映民生问题,包括举办约5场警民对话,以加强警民合作,减少当地罪案发生。针对2023年治安恶化问题,蔡明酒主席表示,6至7间屋子被盗,应加强治安措施。协会还指出士乃国际机场设施不足,例如缺少飞机桥,对老人家极为不便。蔡明酒主席希望未来能够吸引更多商家投资士乃,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尽管目前士乃的工厂已趋饱和,但改善基础设施和治安仍有助于提高区域发展潜力。

柔佛江夏堂互助会/柔南黄氏公会

柔佛江夏堂互助会创立于1947年十二月,迄今已有77年历史。据柔《柔佛江夏堂互助会·柔南黄氏公会·70周年特刊》记载,1947年初期,聚居于士乃地区的黄姓居民众多,但却缺少联谊合作,因此经常受到外人欺凌。有鉴于此,柔佛江夏堂互助会的创始人黄子松联合黄经文、黄献祥、黄万迪、黄纪秉、黄连友、黄昌记、黄伯勋、黄汉廷、黄国英、黄惠源、黄顺廷、黄景明等人商讨筹组黄氏宗亲会。经数月的奔走,柔佛江夏堂互助会终于在1947年12月正式成立。黄子松则为首届会长。

创立初期,柔佛江夏堂互助会租借士乃大街门牌三十四号楼上为会所,作为早期同乡通讯处及凝聚宗亲联谊的出发点。在该会成立后,他们便开始组织武术队、醒狮团和华乐组等内部组织。在每年的春节期间,该会的醒狮团都会到柔南一带的城镇采青表演。后来因为环境所限制,武术队和醒狮团宣告解散,华乐组则延续至今。

在1951年初,江夏堂互助会发展迅速,会员激增,会所不敷应用。同年得知黄德茂大厦有意出售,于是该会同仁借同乐戏院召开第四届会员大会。黄子松在会员大会中提议购买黄德茂大厦,许多会员表示赞同,会场响起了如雷的应声,而后在会中便已筹得三万余元作为基金购置新会所。当时虽然已经购置了大厦,但大厦的地契因继承人中有人未达到法定年龄,导致土地无法割名,直到1976年才正式完成了割名的手续。而后在1978年取得地契文件。

新会所坐落于士乃村南段的联邦大道旁,面积一万余方尺,是三层的中西建筑。二楼有四间房,中间为大厅,前后走廊和晒台。三楼是露天台。底层分前厅,两旁有四间房,中央是天井,现已改为夜光羽球场。在右侧是厨房,该会购置了七十席的桌椅碗筷和厨房用具,供该会宗亲喜庆应用和租借予村民。后方的礼堂则供祭祖和喜庆宴会之用。会所的周围是大草场,连同大厦建筑在内共约有两亩半的地契,当时购置价为三万一千五百元。

1955年的第7届会员大会之中,互助会筹了近万元购买了离会所不远的联邦大道旁的七亩地作为该会的义山,同时也够了一座价值五千元的棺罩作为会员福利。义山里葬的都是黄氏宗亲。如今义山已经归政府所有,该会仅有管理权力。

1970年,互助会设立了子女中小学奖励金,致力推动教育鼓励品学兼优的宗亲子女,同时维护宗亲福利。1973年,因受到社团注册法令的影响,柔佛江夏堂互助会的活动局限于士乃村范围内。为了避免会务停滞不前,黄子松率领同仁另行申请注册成立柔南黄氏公会,而柔佛江夏堂互助会则停止招收新会员,旧有的会员则照常活动。

1974年,柔南黄氏公会获准注册,于是开始积极招收会员。1975年,柔南黄氏公会召开会员大会,选出了首届理事会,黄万迪出任首任会长。1983年,柔南黄氏公会耗资约十万元在会所旁建造了一排七间店屋,并于1984年落成,出租给居民,收息充作公会基金。1987年,成立了青年团,组织太极班健康运动之队伍。1991年则成立妇女组,设有土风舞伴班、卡拉OK歌唱组及烹饪班等。同年,该会再次耗资四万余元增建两间店屋,将店屋增至九间。1994年,该会在会所左边建设了一座殡仪馆,为会员提供举办丧事场地。1996年该会再次增建一间大型店屋,使得店屋数量达到十间。

柔佛刘关张赵古城会

柔佛刘关张赵古城会(Persatuan Liew Kuan Chong dan Chou Koo Shang, Johor)的前身是“互助会”,士乃的村民们都能加入“互助会”,旨在帮助处理会员们家里的喜丧事。早期的互助会的会员有各种姓氏,但后来由于该会会长张茂源表示创会之初的老前辈灵光一闪,借用《三国演义》古城相会的故事作为互助会的名称“刘关张赵互助会”由此得名。在吉隆坡刘关张赵总会的帮助下,“互助会”在1965年以“古城会”名义向政府提呈注册,在1966年以“柔佛古城会馆”在士乃上街场正式成立,后来士乃上街场店面拆除修路后搬到了1987年士乃安乐花园建成的新址。根据柔佛刘关张赵古城会第25届理事会的主席——张明辉表示在“互助会”时期仍有外姓的会员在内。虽然会馆不再接受刘关张赵以外姓氏的人们加入,但“互助会”时期的会员仍然可享有福利,但外姓会员多数都已经逝世。

在1970年,由于理事会认为“柔佛古城会”并不具有代表性,于是更名为“柔佛刘关张赵古城会”。并且,柔佛刘关张赵古城会也有加入马来西亚龙岗总会,经常参与其活动。目前的会员共有563位,以刘和张姓氏为多,关和赵(不超过10个)姓较少。第25届理事会的总务——刘志平表示会员们里客家人占了80%,多数来自广东揭西河婆,也有的来自高州和大浦。社团主要干部有理事会、1968年成立的青年团和2000年成立的妇女组。刘总务表示虽然名为“青年团”,但其实都由已退休的理事再处理,反映了会馆缺乏年轻人的现象。同时刘总务认为在过往的农业社会的生活比较简单,人们有时间聚一聚,但现如今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年轻人不再有热忱想加入会馆,不愿意牺牲时间与精力,缺乏兴趣与热爱。

柔佛刘关张赵古城会的常年活动有常年大会、清明节前后到古来振林山路口的乐山亭义山总坟进行春祭祀主的祭拜、农历11至12月的时候在会馆内进行冬祭祀主、颁发子女新生奖励金(只要有会员生了孩子,填表给财政都能获取RM1000的奖励)、由青年组负责的新年团拜和由妇女组准备中秋晚会。在MCO之前,会馆仍有一星期两次体育组智能气功班,但MCO后教气功班的老师已经逝世,目前已没有继续传承下去。但目前会馆一周会在会馆的二楼进行两次康乐组负责的卡拉OK培训班。在1970年代的时候由于学生较多,因此曾有过锣鼓队,但在1980年代末便解散了,目前留下的乐器由会馆保管。会馆并无出版特刊和没有进行周年纪念庆,但张主席表示目前会馆已有58年的历史,在60周年会出版特刊和进行60周年庆庆典。除此,会员福利由福利组负责,主要有至亲丧事会挂祭旗子、会员孩子小学至大学的优良成绩常年奖励金、贷学金、赈灾(对于清寒会员)、医疗援助金和新生基金。

柔佛刘关张赵古城会为四种姓氏的宗亲组织,主祀的神祗为刘备公、关羽公、张飞公和赵云公。会员赵姓较少,因此若遇到赵姓的居民,张主席表示能够让他们免交会员费,但常结果都不太理想。

睦邻计划

士乃邻里协会(Kawasan Rukun Tetangga Kampung Baru Senai Kulai, Johor)毗邻士乃社区图书馆和士乃新村公园。士乃新村睦邻计划交流群于2022年4月19日创建于脸书(Facebook),主要进行一些活动筹备过程和发布活动照片。士乃邻里协会活跃于和士乃州议员办公室、柔佛黄氏公会一起联合筹备各种活动,其中2024年的活动包括“闪耀士乃,同乐融龙”庆新春活动、开辟草药园活动、世界地球日、爱心销售活动、“闪耀士乃,共赏明月”中秋园游会。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