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507
3

北干那那新村

庙宇

作者 Author:廖珂盈 LIAW KEI WING,洪晟 ANG SENG,李欣棋 LEE SIM KEI

神庙与北干那那之发展

1 神庙与教育

该地神庙均有“奖励金”制度,会提供奖励给予考获优异成绩的会员孩子,资金来自善信每年的赞助。此制度是主动给予的奖项,而非需要申请的奖项。而且仅提供给会员的直属孩子。

 

2 老虎与虎爷

由于该地还拥有一部分原始环境,因此野生动物依旧出现。当时拥有许多老虎。出于惧虎之心,人们信仰以老虎为原型的“虎爷”。该地六大神庙中,仅而南大伯公庙没有虎爷信仰。

 

3 众神谢港游神

是当地的大型游神活动,顺应“让北干那那成为旅游景点”的理念而成立。在拿督的推动下,各大神庙联合并成立谢港委员会。2007年起已有十余届。该活动主要为了答谢神明恩典而举办。时过境迁,该活动已成为重要且特别的日子。

圣德庙

在新村一角的圣德庙,主祀为玉皇大帝,庙里有许多配祀。圣德庙留下的一片铜牌,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座庙是由5家历史悠久的庙宇合并而成,为村民齐心合力完成建庙壮举留下见证。铜碑上的“盛德庙序言”写着:

“北干那那镇乃笨珍县属之区,溯自1951年移民法令实施,政府遂将此区郊外华人迁移集居此地。吾等素来信仰佛教,昔日居住农村已建立庙宇敬奉神明,计美丰园有福顺宫、廿九碑有伯公宫、廿八碑有地母娘宫、廿八碑有法圣宫等庙。由于各地华人相继迁至此地定居,遂将原地庙宇之神圣亦迁至区内,各建神庙敬奉。”

随着新村成立,上述四个神庙陆续迁至政府拨出的土地,也就是圣德庙现址,因此当时共有五个神庙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存了逾20年,历经岁月洗礼和风雨摧残,各庙宇的板墙锌瓦陈旧破损,都需大事维修。理事们在1975年底举行联席会议讨论翻修神庙事宜,为节省时间金钱,议决在1976年初展开筹款兴建总庙,将五庙合而为一。为了筹款建庙,前人向村民及善信募捐、举办义卖、到新山和新加坡筹款。

总庙竣工后于1977年2月6日举行进火安神仪式,邀请时任龟咯州议员英仄尤诺思敏苏来曼、北干那那新村地方议会主席颜崇图及拿督斯里黄衍扁联合主持开幕典礼。在当时的建庙过程中,柔佛州政府一共拨款1万6000令吉协助建庙,其中1万令吉作为建庙辅助金,另外6000令吉作为庙方兴建儿童游乐场的经费。

曾考察笨珍华人神庙历史的文史工作者李文辉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访问时指出,华人从中国迁移到当时的马来亚,并来到笨珍形成聚落,大概是在19世纪中后期,而有了人与聚落,才会建庙祭祀。“要在笨珍找到早于1844年的华人庙宇几乎不可能,年代很早的庙,多在马六甲、新加坡、槟城等地。”他表示,圣德庙的建设,主要反映了上个世纪紧急状态与新村的一段发展历史。

圣德庙在1983年、1993年有进行过翻修。随着发展,该庙设立许多公共福利设施以供居民使用。此外,为了呼应“让北干变成旅游景点”的理念,谢港游神活动得以组织。该庙亦热衷于教育以及慈善。

而南大伯公庙

该庙名称源于其位置(Mukim Juram Batu)。1928年,由于Jeram Batu区刚开发,因此需要神明保佑作物收成。当年通过船只,把原在新加坡的大伯公香火引进。1953年,神庙仅为一间简陋的板屋。1979年,重建神庙。1990年,成立委员会并获准。1998年,重塑神像金身计划启动。2004年,房屋地方政府部长拨款建立排楼。2005年,排楼落成,开始神庙内部装修,并在同年内完成装修。随着发展,该庙设立许多公共福利设施。该庙亦有参与谢港游神活动。该庙主祀为大伯公,并配有许多配祀。该庙同样热衷于教育以及慈善

大街大伯公宫

该庙于1930年创立,为最早落在北干那那的神庙。由于设施陈旧以及庙宇破陋,2005年发起重建计划。筹得5万马币后开始重建,后因款项增加而在2015年发动二次重建。该庙主祀为大伯公公并配有许多配祀。该庙亦热衷于教育以及慈善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