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建发 Tan Kian Fatt
Jementah地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马六甲苏丹逃避葡萄牙军队的追捕,来到一个小村落,苏丹问四周是否有厕所(Adakah jamban di tempat ini?)居民曰:“Jamban tah!”,表示没有厕所。苏丹接着问此地何名,随从鸦雀无声,苏丹决定就以“Jambantah”来命名此村。后来,“Jambantah”演变成“Jementah”。
第二种说法是数百年前,一群马来人在巫师的领导下开垦,但丛林不论如何砍伐,第二天醒来又生长出来。首领请教巫师,巫师说:“Jemu-hentah”(我已感到厌倦,不知该如何处理)。后来,他们发现是一个能令树木重生的巨人所致,他们就等巨人失去法力后砍伐树木。为了纪念巫师的贡献,便将其所言的“Jemu-hentah”来命名此地,后来就演变为“Jementah”。
地方耆老李兆霖认为“Jementah”之地名与“Sementah”(山竹的马来语)有关。 战前Jementah中文音译为“余文打”。由于“打”字不雅,故改为“利民达”,意为“利益人民,人民发达”。
根据《新加坡海峡年鉴》(Singapore Straits Directory),早在1883年已有华人定居于巫罗加什(Buloh Kasap)及利民达,这些华人移民主要来源于麻坡地区。另外,流经利民达区的麻河的其中一条支流——双溪布雅瓦(Sungai Biawak)亦设有一处港脚,这说明在19世纪末华人已居住于此。20世纪初橡胶业蓬勃发展,吸引大量华人涌入。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利民达华人社会由多个华人村落组成;部分村落有着显著的社群界限。
利民达华人村落及社群分布表
序 | 村落 | 主要社群群体 |
1. | 乌鲁(Kampung Ulu Jementah) | 福建 |
2. | 15支 | 福建 |
3. | 市区 | 综合社群 |
4. | 16支 | 综合社群 |
5. | 13支 | 客家 |
6. | 竹八丁宜(Kampung Tebing Tinggi) | 客家 |
7. | 武吉沙都(Kampung Bukit Satu) | 客家 |
8. | 新港 | 客家 |
9. | 9支、10支 | 海南/客家 |
10. | 11支、12支 | 海南 |
11. | 内港、移民港、拉格芭(Nagappa Estate) | 广西 |
竹八丁宜(Kampung Tebing Tinggi)不仅是个古老的村落,更是商业要地。由于靠近昔加末河,竹八丁宜成为繁忙的贸易站。利民达第一座警察局就在坐落于此。随着橡胶业的崛起,华人聚落开始在12支至32支一带形成。新聚落之成立,使原先坐落于竹八丁宜的警察局被迁移至15支,即如今Paya Jakas回教堂所在的位置。1928年,警察局搬迁至现今的位置。
马来亚独立以前,大部分华人在情感上主要以中国为依归,利民达华社亦是如此。双十节之际,商店悬挂中华民国国旗休业,规定上午六时升旗,傍晚六时下旗。华侨学校也于是日举行升旗礼及游行。1928年日军导致“济南惨案”,陈嘉庚发起成立“山东惨案筹赈会”,利民达华社发动筹款,获千余元。
1937年,南洋筹赈总会在陈嘉庚的领导下成立,利民达华社也积极响应。1938年,利民达向政府注册华侨俱乐部,以统筹地方筹赈运动。利民达区筹赈会隶属于昔加末筹赈会。利民达区第一届筹赈会主席为彭小山、第二届为尤礼子、第三届则为陈闻贵。
1939年,利民达区被划为八个地区,每一地区都相应地组织筹赈小组。其中包括市区、新港(Sengkang)、乌鲁(Ulu)、新廊(Kebun Bahru /哥本巴鲁)、十六支、竹八丁宜(Tebing Tinggi)、武吉沙都(Bukit Satu)、龙泉山(曾江水园,右甘廊的别称)。
日军将位于阿仲路的华侨学校作为办事处,但并未常驻此处。凡遇见日军者皆须向日军鞠躬,不从者则将被日军扇耳光。日军统治期间,居民粮食短缺、行动遭管制、迫缴奉纳金、没收个人财产、强迫生产粮食,如大米、红薯、木薯、山药、玉米、豆类和蔬菜。妇女剪短头发,扮成男性,避免被日军相中。抗日期间,马来亚抗日军柔北地委成立抗日总会第十区,并在哥本巴鲁设立抗日自卫团总团,竹八丁宜、武吉沙都等村落成立分团。
华巫在日据时期的互动亦值着墨。一户巫裔看见华裔邻居被日军追捕,基于不忍,将邻居的孩子窝藏在屋外的坑穴。另外,日军在旧巴刹旁的电影院聚集了几百名华人,正当要处决时,马来村长赶至现场,向日军求情放人,说华人十分勤劳,不会构成威胁。
1948年,曾江水园发生一起胶工和警方人员的冲突事件。事缘胶园经理认为员工态度不佳且难以管控,故辞退所有员工。工人对此十分不满,逐提出抗议,宣布罢工。
6月1日,在今市区政府医务所处出现四辆军用卡车,车上各站立30位锡克籍警察,共120人。他们手持比人还高之锄头柄,顶端打入一根6寸长的大铁钉,腰系短枪一支。卡车到了胶园,百余位工人早已齐集草场,情绪激动,手拿木棒、铁管、石头等武器。劝阻无效后,警员跳下车主动出击,工人举起武器冲上前,奈何不敌警员,节节败退,七个人倒地身亡,伤者数十人,幸存者狼狈而逃,躲入附近的菜圃。最后警方逮捕了三十余人,以骚乱罪名控上法庭。
尔后霹雳和丰事件的暴发,掀开了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序幕。
紧急法令时期,由于利民达高山萦绕,附近的金山(Gunung Ledang)有许多大石窟,成为马共匿藏的良好地区。利民达人为了生命安全必须与马共为伍,有者更被马共杀害。
利民达区原本设有两个新村,一个是利民达新村,另一则是十支新村。后来十支新村发生暴动,居民分散至四处,部分居民迁至利民达新村。迁入新村后,当地居民过着“半管制生活”,面临宵禁、粮食管制、戒严等限制。利民达新村也成立了自卫队及特别自卫队。这期间发生了数起事件。其一是马共在深夜闯入篱笆,朝警局开枪,也朝马华公会的招牌开了一枪。另一是马共劫走巴士,刺杀了华人民联络官(Chinese Liaison Officer),并燃烧巴士。
1958年利民达宣布成为白区,人民重获自由。
1990年代末,利民达华社具有浓厚的乡土意识。当地华社组织利民达绿化环保运动委员会,该委员会长期举办环保讲座、住家美化比赛等。利民达的街道不仅干净优美,住户屋前的植物及装饰更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
2004年,村长刘庆福响应地方政府的新村比赛,在各社团、地方记者及居民的合作下,利民达获得柔佛州C级新村(乡镇级)第一名。随后更上一层楼,一举拿下全国C级冠军,被列为模范新村及重点发展新村。
利民达华社的乡土意识在2019年来到新的高峰。利民达新春文化庆委会于当年举办利民达新春团圆晚宴,筵开324席。庆委会更在云峰宫一带装设绚丽的花灯装潢,吸引了许多游客到利民达旅游。2020年更是创纪录地筵开400席。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