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623
1

亚沙新村

义山

整理自:张嘉怡、蔡家杰

亚沙义山坐落在亚沙路上,占地约39英亩,现由芙蓉华济公会管辖。据华济公会总务李旭仲所述,葬在此地的以广东人和惠州人居多,且此处的特色为葬有多座团体的总坟,如梅州五属义冢、广西总坟等。李旭仲也透露,亚沙义山最初是由州政府管辖,是在1955年发布宪报后才宣告交由华济公会管辖。

1955年3月4日,森美兰州秘书Lolman Bin Yusof在宪报第191条公布,根据马来联邦政府于1915年7月9日发布的宪报,森美兰驻劄官可引用1911年土地法典第9条所赋予的权利,宣布芙蓉亚沙一块土地,即号码332地段(现为号码1883地段),充作客籍人士社群作为死者葬地之用。

1955年3月24日,森美兰州秘书洛曼在宪报第192条公布,亚沙义山已转为公共坟地,各籍贯的华人皆可葬在此地,同时交由华济公会管辖。

对于亚沙义山的转让权,森州梅江会馆财政郑官生曾发函至华济公会编委会,认为以“客籍人士”来形容义山交予华济公会“比较笼统”,他认为应是“梅江五属会馆转让芙蓉亚沙路义山予芙蓉华济公会”为正确。

郑官生以《森美兰州五属会馆史略》中言及“并向当地政府讨取义冢山地”之句,并以六个原因举证,认为亚沙义山是由梅江五属会馆转让给华济公会的。但是,华济公会以宪报中只表明了“客籍人士”而无提及“梅江人士”为由否定了该说法。

其实对于亚沙义山由“客籍人士所葬地”转变为“华裔公共墓地”,可从历史轨迹和驻扎群体身份的流动中找到答案。19世纪期间,已有大批矿工陆续进入亚沙锡矿产重区投入采锡工作,亚沙最早出现的几家会馆足以证明亚沙的开荒以客家人为主。从第一份宪报可见,在20世纪初,亚沙老义山已开辟为华人墓地,却特别注明此地只供客籍华人安葬,因当时的矿工是以客籍为主,而且亚沙义山位于当时的海陆会馆和梅城老会馆的对面山丘地,早在英殖民政府主政前,已是这两家会馆安葬先民的集中地点。这可说明为何第一份入宪的公报,在马来联邦政府的时期,将亚沙义山列为属于客籍社群的墓地。由于时代的演变,各籍贯华人分阶段涌入芙蓉工作和经商,才会在马来亚独立前第二份颁布撤销原本只供客籍华人安葬的宪报,然后再把亚沙义山墓地开放予各籍贯华人。

从亚沙路华人义山协调主任覃绍苏口中得知,州政府在把义山交由他们管辖之时,不曾留下任何与义山有关的文献或是资料。由于文献阙如,最初葬入义山的往生者已不可考,只能推测此义山盖成立于民国时期,有超过150年的历史。由于最初并无划分地界,墓地的大小全凭个人意愿,故使义山内坟墓的秩序紊乱,难以行走。

由于墓地已葬满,亚沙义山在1955年已封山,华济公会每年都会进行4次药水除草工作。2023年3月,华济公会斥资在通往义山的道路上铺洋灰、建造停车场、美化大伯公亭、清理垃圾和修建整座义山的大树,以方便前来拜祭先人的家属。

在可考范围内,最早的墓为梅州五属义冢,为清光绪七年(1881年)辛巳岁春月竖立。除了梅州五属义冢、葬在此处的社团总坟还有森美兰广西会馆总坟、森美兰谢氏家族总坟、森美兰黄氏祖先总坟、森美兰泷江诸先进公墓、森美兰赖氏总坟、森美兰建造行总坟、台山大总坟、马来西亚海路会馆总坟、宏阳谭氏总坟等十多座总坟。

总而言之,梅江五属总坟、海陆会馆总坟盖可推测为是由于旧会馆的地址与亚沙义山为止相近,所以就近葬入亚沙义山之中。至于其他总坟为何会选择亚沙义山作为墓地,根据华济公会现任总务李旭仲的说法,推测是因为在还没铺泊油路的年代,众会馆、家族比起要葬在不方便前往的其他义山,葬在亚沙义山显然是更为靠近且方便的。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