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657
0

边佳兰四湾岛

宗教

作者Authors: 李毓琪 Lee Angel、林美琪 Ling Mee Che、叶美怡 Yap May Yee

宝安宫四位王府

四湾早期居民多为渔夫,建有八间大小庙宇,庙龄约88年的四位王府是公认最早的神庙,供奉池府王爷、朱府王爷、邢府王爷、城隍爷,大伯公与椰头伯公为配祀神明。其发源地在闽南古坑村古灵殿,也称四位王府。因神灵显赫,善信接引香火至各乡镇建庙供奉,东埔村古灵殿便源自此处香火。约19世纪初,东埔村数位乡民远渡南洋谋生,携四位王府金身抵四湾后,临时安奉在邱华望长老木屋厅中膜拜。数年后村民受王府召应建庙,经商议,大地主王诗焕应允献地建庙。四位王府命名为“宝安宫”,择每年农历三月初十为王府千秋圣诞日,每年选出炉主头家轮流管理神庙及庆神诞工作。

1981年,王府指示重建山福寺(宝安宫所管理的庙宇),次年获准注册为合法神庙团体。1983年,因宫前长期受海浪侵蚀,在旧庙退后20尺处另建新庙,后经地主王春水、春盛应允,划出约6,000平方尺地段为今日宫址。1984年,新宫建峻。1994年,王府指示返东埔村重修古灵殿,饮水思源,遂在古坑村古灵殿筑一间雨亭以供外地善信进香火时暂住;王府指示有意在经济许可时兴建一座大厦,落成后前往福建聘请师傅雕刻四尊夫人金身请回宫内,供善信膜拜。1996年,成立大厦筹建委员会。1998年,宝安宫三层楼大厦峻工,12月举行落成开幕礼,大厦一切经济来源将拨入宝安宫的医药基金及教育贷学基金,造福社会;9月,组团前往中国迎请四位王府夫人金身回宫。

1999年,宝安宫原地主出让宫旁一片逾30,000平方尺地段,理事会在四个月内筹足款项,成功购下该地段。此外,每当庆神诞举办平安福宴时,往往需宴开近百桌席位,加之地理气候问题,为长久之计,理事计划建立一座多功能大礼堂以肩负庆神诞所需。2007年,理事们成立大礼堂筹委会,几次赴外地考察,终在众理事的策划以及星马两地热心善信慷慨捐助下,工程顺利完成。2009年,王府指示宝安宫庙宇年久陈旧,下雨时有漏水问题,2010年再度重建宝安宫庙宇。据知宝安宫乩童灵验,村民常来问事求助,对其虔诚信仰,所以多年来日益壮大,有资金频频修缮。现今,宝安宫亦经常捐献善款予其他团体机构,包括学校以推动教育。

基督教长老会宣道所

基督教长老会四湾宣道所乃四湾和边加兰唯一的基督教会。1940年代,英差会的宣教士从新加坡渡海将福音传入四湾。1950年代,吕天亮牧师租赁街上一间店屋作为临时教所,取名“四湾岛宣道所”。五六十年代,居民多尊崇道教信仰,当地仅有的数位信徒普遍受敌视,薛鸿祺教士于1950年创办义务夜学也被迫结束。1956年,在英差会胡德牧师的请求下,获柔佛州政府批准墓地二英亩和圣堂地段半英亩,并得助于教友奉献资金建筑红砖圣堂及传道宿舍,两项工程皆在1960年同时完工。据王华成透露,当年他入教时全边加兰仅有两所家庭(约三十余人)信仰基督,人数涨幅不大。因渔村居民道教信仰难以动摇,多年来驻扎四湾宣教布道的牧师、传道士、清教士、神学生等皆难以久留。

1969年,教会于圣堂区内新建一栋双层木板教育楼,创办边加兰第一所幼儿园,由牧师及牧师娘负责教学。在1969至1989年间,学生人数高达80人,少则40人。直至80年代,各华小陆续成立附属幼儿园,教会幼儿园学生渐减,于1990年正式关闭。教会在1972年所设立的儿童主日学则一直保留至今,最高人数达65人。自王华成执事管理事务之后,曾开办汉语拼音班、英语会话及补习班,收纳数十位绝大部分非基督徒的青年学生。教会也曾受聘于边加兰国民中学负责教导道德教育等,教堂内设有供人免费阅读的小型图书馆。其作为一个小规模宗教团体,对边加兰及四湾社区作出众多贡献,尤其将早期的教育内容延伸多方多面,触及各年龄阶层、各种族。教会也致力于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如参与边加兰政府戒毒所的辅导工作,关怀协助社区的单亲家庭、问题家庭。

随着近年石油提炼综合发展计划的进驻,不少海外高层人士及劳工受聘监督管理工程,教会的信徒结构也出现变化,包括礼拜聚会语言的调整和分布,另增马来文、印尼语、尼泊尔语的崇拜聚会。不过,教会始终面对财力不足和人力短缺的主要问题,加上信徒流失,造成本就不太活跃兴盛的基督教在此大受影响,举步维艰。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