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302
0

端洛新村
Tronoh
霹雳州近打县
Kinta, Perak

  • 简介

    资料来源:杜忠全编著《端洛话今昔:端洛、布先、华都牙也等近打矿区的故事》,霹雳:霹雳州非伊斯兰事务局,2020年

    霹雳州端洛之名,随着上个世纪一家名气响当当的端洛锡矿公司(TronohMinesLtd.)而闻名国际。矿务公司而以地命名,据悉这是一家在英国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大公司,小小的端洛因此登上国际金融都会的股票交易所而为人周知如今的端洛,曾经和霹雳州内的其他采矿区,包括华都牙也、甲板、督亚冷、务边、金宝及怡保等地一样,地藏丰富的锡苗,矿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地方上的繁华。

    20世纪上半叶蓬勃的锡矿业促成街场规模的发展,整齐规划的街道和街廓建成逾145个单位的店屋,百业兴盛,繁华一时。然而也由于1980年代后,锡价下跌和矿场关闭,依赖矿业生活的小镇转向衰落。另一方面,十几年前国家都市规划部新建的南北大道不只偏离端洛镇,还在约10公里距离的新大道边建了个新镇和两所大学,大道使端洛分成新旧两个小镇(人们称新街场和旧街场)。原有的旧镇旧街场因此更被边沿化;人口大量流失,街市冷清,房屋也陆续空置而败坏坍塌。

    端洛(Tronoh,Teronoh,Ternoh)地处霹雳河(Perak River)与近打河(Kinta River)之间的近打河谷(Kinta Valley)西南,距离怡保(Ipoh)26.1公里,离布先(Pusing)9.2公里。

    根据邱思妮(Khoo Salma Nsutation)等人的研究,Tronoh之名源自苏门答腊太鲁人(Talu)之teruna一词。根据米南-太鲁(Minang-Talu)的传统,进入青春期的少年需居住在teruna祈祷室,一个具祈祷和宗教教育功能的青年旅舍。华人矿工称之为“Te-lo-nok”,即Tronoh的名称来源。

    1884年,法国採矿工程师摩根(M.JdeMorgan)路经一个名为“Tronong”的矿场,一个介于拿乞(Lahat)和甲板(Papan)之间的矿地,马来人在那里从事小型的采锡工作。到了1891年,近打县行政官员记录了端洛的发展:那里的华人建立了村庄,已有约五十家店坐落在新铺的碎石路上。

    端洛的开埠繁荣,与华人密不可分。根据1911年的人口普查,端洛人口计2018人,华人人口就占了89%;印度人次之,占7.6%;马来人排第三,只有2.2%。锡矿业是瑞洛主要的经济命脉,男女比率失衡,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是女性。

    端洛是经英殖民地政府规划的整齐小市镇,市街按乔治亚时代的城市规划理念,呈棋盘或格子系统,以垂直交角的道路分割出若干街廓。道路分平行的街和垂直的巷,以及街与街之间的后巷,后巷是作为防火和排污使用,具有公共卫生和安全作用。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