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阅览
1,374
0

万里望

教育

整理自:曾建宏、朱慧榆、唐子轩

霹雳万里望万华国民型华文小学第一校

1914年,先贤梁燊南先生生於本埠街场尾(即今基督教信义会会址)首创进德学校。1931年,李坤文先生等贤达於本埠戏院街另行创办平民小学(即万华前身)。1939年,进德、平民两校合并,易名为“公立万华学校”。并在同年成立建校委员会,筹建新校舍十七间以容纳激增的学生人数。1941年日本南侵,建校工程受阻,校务被迫停顿。光复后,董事长李坤文、张逊凡等人于1945年商讨复校,并于12月22日复课。1948年成立建校委员会,积极扩建校舍并筹募建校基金。1951年获批现址校地,翌年改称“万华标准型华文小学”,并接受政府津贴。其后陆续兴建教室、宿舍、食堂及礼堂。1956年拉萨报告书与“火炬运动”推行,1957年首届六年级生参加升中考试。学生人数后来增至两千五百余人,学校分为两校。1962年实行小学免费教育,定名为“万华国民型华文小学第一校”。

崇溪学校

万里望曾有一所被遗忘的崇溪小学,原为梁燊南老师于20世纪初建造的木板平房,毗邻将军庙。二战期间,1941年日本占领怡保,万华小学被迫停办,梁氏遂将住宅改为“公立崇溪学校”,以私塾名义创校,接收男女学生就读,成为战时重要的教育场所。战后,李任凯主持复办万华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崇溪学校因生源减少而停办。其校舍后租予家私业者曾日旺经营,至今逾五十年,唯门前“崇溪学校”与后方“互助社”牌匾仍保存,成为昔日教育史的见证。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