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曾建宏、朱慧榆、唐子轩
李莱生(1921-1992),怡保万里望人,1950年代开始涉足种植业。1970年代,马来西亚的树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而李莱生辖下的产量位居国内第一,因而获得“橡胶大王”的称号。他一手创办吉隆坡甲洞集团,并将其发展为集种植、贸易和房地产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旗下共有四家与种植业相关的上市公司。
90年代为纪念已故本邦大慈善家丹斯里李莱生对怡保的贡献,万里望万华一校校门前的“大会堂路”(JALAN BALAI RAYA)易名为“李莱生路”。李莱生为我国知名橡胶与油棕大亨,他曾任上议员、怡保市长及马华霹雳州财政等,对社会贡献良好,因此在时任马华华都牙区区会主席拿督陈锦于李氏在1993年逝世后,向地方政府争取,才让来自万里望的李莱生,拥有一条以其为名的道路。
梁燊南(1880–1940),祖籍广东梅县,是霹雳州著名矿业家与社会领袖。幼年随父迁居槟城,后因家变独立谋生。18岁重返马来亚,在霹雳州矿场从杂工做起,凭勤奋与才干升任工头。1906年随雇主赴琼州考察采矿技术,为其日后创业奠基。1910年起先后在万里望、布先、华林市等地创办矿业公司,并担任华人创办的督亚冷华人锡矿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经理,事业鼎盛。
他曾任霹雳嘉应会馆会长(1916、1922–1940),获英政府委任为太平局绅(1920),并于1937年获颁英帝国最卓越服务荣誉官衔(O.B.E.)。怡保与金马仑各有道路以其名纪念。
1914年,他创办进德小学,为今日万里望万华国民型华文小学的前身,积极推动华文教育。梁燊南的一生,体现了早期华侨勤勉创业与回馈社会的精神。
张逊凡局绅在世时是万华小学的董事长,据《怡保城乡散记》记载:在二战时期日军令埠长张逊凡老先生担任华侨维持会主席,他毅然受命,尽力帮同胞排难解纷,赴宪兵部保释嫌疑犯,总之抱着“佛陀渡世”的 宗旨行事。日酋固然假以词色。游击队也没去骚扰他老人家。战后张逊凡在碧街边重修旧宅,面对万华小学。他毕生最疼惜的 “爱宫”,粉墙红瓦,令人羡煞。他的知心好友“浩叔”,“洪伯”,追随张氏父子,亦步亦趋,下雨擎伞,上车开门,仿佛焦赞、孟良之忠于杨令公父子。张氏于1948年起,连任万华董事长至1969年8月,积劳成疾,“修文赴召”去了。
© 2022-2024 新纪元大学学院东南亚学系 版权所有